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园地 > 思想建设 > 正文
以实际行动落实发展观
发布日期:2009-10-29 12:00:00   

通过《科学发展观》的报告及相关理论的系统学习我深刻地感到:坚持科学发展观已成为我们的重大国策。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的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它是我们党对长期发展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是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指导方针。

作为一名教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最基本最重要的就是爱岗敬业,完善综合素质,完善知识结构,应该在掌握好自己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广泛的涉猎其他学科,以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全面协调发展、与社会同步。

现阶段的中学生收到各式各样的信息,他们所面临的世界五彩斑斓。他们惶恐、他们新奇、他们自信、他们孤独。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参与者,关注学生,与他们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科学发展观告诉我们要有“可持续发展”眼光,因此我们也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我们的学生。特别要关注学生的内心,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素质教育对人的评价是从全面的综合素质来考虑的,同样一个人心理的发展也不一定全是从学生的成绩来体现的,因此我们更应该用科学的,全面的,可持续发展的以人为本的眼光来评价我们的学生,同时也用这样的观念来指导我们的教育。我们可以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来指导自己。通过自己的言行去教育我们的学生,去影响他们,让他们在知识的熏陶下,在良好环境的熏陶下健康快乐的成长,促使他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要尊重每一个学生

尊重学生是每个老师的职责,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经常看着自己的学生,关注他们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举一动。在学生取得进步时及时加以肯定,对于学生的错误批评方式要实事求是,不要一棍子敲死。师生双方应该以一种平等的方式交流。学生在教师那里得到了尊重,也会学会尊重自己、尊重他人。

二、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的是高智能的复合型人材。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都得到协调发展,而不能让学生死读书,读死书学生的各项技能是能够互补的,我们在发展学生德育、体育、美育的同时也在发展着学生的智育。但是,如果我们只注重学生的智育,而忽视其他各育,这样是对学生身心的严重摧残,同样阻碍着学生智育的发展。教师要把课堂变成学生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乐园,要让学生愉快地学习,健康地发展。

三、要注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进取的拼搏精神,乐观向上的处世哲学,开朗大方的个性,宽广坦荡的胸怀,不畏艰难的韧性和耐力。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珍爱生命的情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要以身作则,用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和教育学生,使学生气质优雅,性格开朗,胸襟开阔,精神饱满,人格健全,身心健康,成为的新时代新型的合格人材。

四、教育教学中要有创新意识

在工作的过程中不断地创新,包括教育的理念,教育的方法、教育的模式。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就要求我们要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既要讲究科学,又要谋求发展。树立好以生为本的理念,继续解放思想,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转变为人师者角色,更进一步融入教育教学,发挥好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角色新定位,积极营造融洽、平等、民主、协商的课堂气氛,努力实现自主、合作、探究新课程理念融入课堂新突破,深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敢于创新和探究。

   教师必须用实际行动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这不仅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