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园地 > 思想建设 > 正文
学习科学发展观的一点体会
发布日期:2009-11-02 12:00:00   

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我学习了《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和《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二本书,聆听了关于科学发展观的辅导报告。对科学发展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推进素质教育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理念,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具有健康而善良的生命,活泼而智慧的头脑,丰富而高贵的灵魂,使之成为适应现代社会的真正意义上的人。
作为教师,要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着力转变不适应和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教育教学理念,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创建充满活力、富有激情、学习气氛浓烈的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环境,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才能让学生热爱学习,从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要关爱学生,无论是思想上、学习上还是生活上,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教学氛围。
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书育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我们要教会学生学习,更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我们要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把人文精神人文思想融入学科教育之中, 促进学生心智自由健康地成长。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业务知识和专业能力,还要有高尚的师德和丰厚的人文底蕴,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的:教师必须要有“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师为人师表的品行润物细无声地给与学生“怎样做人”的“示范”;教师的人文知识,教师的人格、气质、修养对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对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起到最直接的影响;教师的人格魅力调动学生良好的情绪和学习热情,是促进学生心智自由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教师渊博的学识、多元化的视角,更是激发着学生的好奇心,去打开科学的大门,自主探究宇宙万物的奥秘。所以,作为教师,应该以与时俱进、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不断自我提升人文素养,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心灵世界,不断修炼教育的智慧,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教师还要有奉献精神,把科学发展观和奉献精神结合在一起,做学生、家长满意的教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