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缓解心理疲劳
要消除心理疲劳就必须维持大脑神经细胞应有的兴奋,可从几方面着手:明确活动目的、养活动兴趣、使活动多样化、注意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明确活动目的。无论从事什么活动,首先要弄清活动目的,并确立行动的小目标,这样能了解自己的活动成效,使自己不断获得激励,以便维持较高的兴奋水平,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将一批被试者分为3组,分别沿3条路步行,目的地是10里外的一个村子。第一组不知道此行的目的地和行程远近,只跟着向导走。走了两三里就开始有人叫苦,走到一半时大多数人都抱怨为什么要大家走这么远,何时才能走到。越往后情绪越低落,有的人干脆躺倒不愿再往前走了。第二组知道目的地有十公里,但公路边没有里程碑。走到一半时,开始有人叫苦,以后虽然部分人情绪较低,但当向导告知目的地快到时,大家的情绪又振作起来了。第三组不仅知道道路里程远近,而且路边有里程碑,使人知道走了多少路,还有多少路,虽然大家都感到疲乏,但情绪一直很饱满,而且越来越高,最后几里路,速度反而加快了。这个实验充分证明了目的、目标明确与否对心理疲劳的影响极大。
培养活动兴趣。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兴趣的形成与大脑皮层上的强烈兴奋相联系,并伴有愉快、喜悦的积极情绪体验。而心理疲劳的产生正是因为大脑皮层抑制和消极的情绪引起的。兴趣的培养是克服心理疲劳的关键。如果工作任务或学习材料本身缺乏趣味性,就应当提高工作或学习目的的认识,培养间接兴趣。有了兴趣才会有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才能使心理处于一种良好的竞技状态。反之,活动则无创造性可言,处处适应活动的要求,心理疲劳极易产生。
使活动多样化。枯燥、单调、重复性的工作或学习,易使大脑皮层产生抑制,出现心理饱和。例如,大考前突击复习,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就会有一种饱和感,似乎大脑里已经装满了,再努力也装不进,也不想努力了,产生了一种厌烦疲倦情绪,这实际上就是心理疲劳。要克服这种现象,就应当注意活动与休息相结合,注意活动的多样性,各种活动交错进行。这种变换刺激,可以保持皮层的兴奋,推迟或克服疲劳感,即使身体感到疲劳,但心理上仍可保持愉快的体验。
注意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似乎与心理疲劳无关,实际是二者有密切关系。现代社会生活中,单独从事某种活动的情况较少,多数是一种集体活动尤其是从事一些艰巨的枯燥单调的工作要变得有趣。比如长途旅行,人们总会邀几个伙伴,人多可以提高旅行的兴致,防止心理疲劳。另外,如果与你所不喜欢的人一起从事某种活动,你会感到没意思,有一种压抑感。所以,集体活动,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防止或减轻心理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