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案例
——如何关注离异家庭的孩子
一、 个案背景:
1、个案的基本情况:
小明,男,高三学生,脾气暴躁,极易和同学发生摩擦,轻者发生口角,重者打架斗殴。行为习惯很差,屡次违反校纪校规。上课经常迟到,有时还有旷课现象。上课不听讲,睡觉玩手机,下课打篮球,如果有谁阻碍了其打篮球,就会暴跳如雷。高一开始,和本班一位女同学有早恋现象,到高三,女同学在多方压力下,与其分手,对其造成很到影响。
2、 个案的家庭情况:
父母在其三岁的时候离异。归父亲抚养,但因其父由于自己经营了一家工厂,很少管教他,父亲脾气也十分暴躁。父亲不在家,由奶奶照料他的饮食起居,但从高一起,奶奶有老年痴呆症的表现,平时非但没有可能照料他,有时还需要小明的照顾。小明对于奶奶的唠叨尤其反感,故脾气很坏。母亲与他极少联系,问他:"是不是很久没见母亲了。"他说:"是。" 问他:"哪多久前见过呢?"他说:"一年多以前。" 问他:"哪你想不想念她?" 他说:"不想"。可见他对母亲三岁就弃他而去,是很怀恨在心的。多次做思想工作效果不明显。
二、 个案分析:
父母离异,家庭变故给孩子的心灵会造成很大的创伤。由于家庭环境的变化,父母离异的孩子认为自己命运不好,不能像正常学生那样得到父母的抚爱和家庭的温暖,许多要求得不到满足,因而产生自卑心理,用一些偏差行为来掩盖自己的自卑心理。
由于从幼年开始缺乏母爱,他极其渴望有女性的一种关爱,这也是为什么他会在高一的时候就开始早恋的原因。尤其当女同学和他提出分手,他再次被抛弃,和他母亲抛弃他一样,所以在情感上他很不能接受。
由于家庭的不完整,而且得不到家庭关爱,连饮食起居都受到影响,再加上父亲也是脾气暴躁的人,身教重于言教,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小明是很难逃脱脾气暴躁的可能的。
三、个案措施:
1、关爱从老师做起
心理学认为,教师对学生诚挚热爱的情感,能够感染打动学生,乃至转化为学生的心理动力,影响其品德的形成和个性发展的方向。教师的爱应该像阳光照射在每一个孩子的身上,温暖每一颗还十分稚嫩的心,特别是那些心灵受过伤害的学生。因此教师要以身作则,关心教育这样的孩子,并利用自身特殊的地位,协调好离异双方和孩子的关系。
我决心以行动去温暖他,消除他的自卑心理,唤起他的自尊。于是,我常找机会和他聊家里的事、同学的事。我还利用一切机会及时表扬他,比如:他的声音很好听,篮球打的真不错。有时,当他情绪低落时,我会发条短信,给他鼓励,要他振作起来,不可倒下。我还表扬他很能干,会做菜,不仅自己照顾自己,还照顾奶奶,实在不易。实践使我体会到,要想转变父母离异的孩子,教师的工作需更耐心更细致。教师要从思想上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尽力发掘他们的“闪光点”,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在他们进步时,要鼓励他们懂得做人应当有志气,应当靠自己的努力去增强自尊心、自信心。
2、发挥集体的力量
没有班集体,一个孩子就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学生。我常对学生说,我们这个班就是一个特殊的家,在这个家里先进的要帮助后进的,不管谁有了困难,我们都要去帮助。我在想,小明在家基本得不到家庭的关爱,那就让他比别的学生得到更多的师爱,让他更多地体会到同学的友爱。我经常耐心地教育其他学生要想办法关心他,尤其是那个和他分手的女同学,希望她还是要像好朋友,好同学一样的去关心他,给他希望,给他鼓励。其他同学也要有意识的给他一定的关心。事实证明,班集体这个特殊的家有其特殊的作用。
3、协调好离异父母和孩子的关系
家庭解体使孩子遭受到失掉父母一方的痛苦,使孩子的心理受到双重打击。教师要利用特殊的地位帮助离异的父母在自己追求幸福的同时,更情系儿女,使孩子健康成长。据小明的父亲说,在小明十岁的时候,他曾经去他母亲那里要求和她一起生活一阶段,但遭到了母亲的拒绝,令其很伤心。我在小明的同意下,联系了其母亲,并和她较深入地谈了有关于小明生活的现状,并希望她能为小明健康地成长一起来更好的关心他。母亲表示,以后会更多的关心小明,有事情可以及时联系到她。在和小明聊天的过程中,我多次强调了父亲把他从小抚养长大的不易,希望借父亲的亲情来唤醒小明对生活的希望。
四、个案反思:
人们常把家庭教育比喻成树根,树根茁壮才能枝叶繁茂,开花结果。实践使我体会到,教师要积极做好离异家长的工作,帮助他们正确处理特殊的人际关系,调动家长的积极性,通力合作,这样才能使孩子健康成长。一切好的教育方法,都来自于教师对学生无比关怀的心灵和实践之中。让爱唤起每个学生特别是那些父母离异的学生,永远向着阳光奔跑,是我们教师责无旁贷的责任。
邱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