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案例
唐耘
一.情况背景
案例1:我班的部分学生缺乏信心,有孤独感。
案例2:我班有位叫王印的男同学。平时学习较努力,但学习成绩一直不够理想,可能是心理压力比较沉重
案例3:刚开始学生在教室里做室内操时,有部分学生不认真做。
二. 问题解决的过程;
案例1:
1)多加关心,帮助民工子女早日走出孤独
根据马斯勒的人的需要的金字塔结构理论,自我实现需要出现在一个人对爱和尊重的需要得到合理满足之后。心理学家威廉姆斯也认为:“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恳求别人对自己的关怀。”因此,要增强民工子女自我实现的信心,应该先满足他对友谊、感情的需要,使其充满活力,走出孤独。我在这时期的教育过程中,更要毫不吝啬地将关爱、尊重撒播到民工子女的身上,经常前方位了解其内心世界,了解其情绪、性格、兴趣、能力、意志等方面的心理特征。
2) 热切期望,增强民工子女自我实现的信心
心理学上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表明,当教师对于学生寄予诚挚的期望时,这种积极的情绪会感染学生,并使他们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行动上付出更多的努力,潜意识里靠近被期望的目标,从而产生超常的效果。因此,对民工子女多加以热切的期待,给他们一种被重视的感觉,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我利用他们在某些方面有一定基础的优点,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并针对他们还存在的差距,在教育过程中捕捉各种机会,向他们传递自己对他们的热切的期望,激励他们不断努力。他们内心必然会产生喜悦、乐观、奋发向上的积极情绪,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作出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对集体有益的事情。这也就增强他们自我实现的信心,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
3) 创造机会,培养民工子女融入集体的热情
集体是个人成长的沃土。有意识地为民工子女创设参与集体活动的机会,不仅可以锻炼他们的能力,而且能增进他们和同学的关系,促进他们尽快地融入集体。苏霍姆林斯基说:“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才能等。在顺向发展的情况下,思维运动常常出现兴奋,这时思路畅通,认识能力、求知欲望、学习追求、精神风貌都处于最佳状态。”我根据民工子女的兴趣特长,推荐其在集体活动中崭露头角,在同学们的肯定和表扬中,燃起其乐于参与集体活动的热情。
培养民工子女融入集体的热情,还要得到班级管理的一系列方法的配合。现代教育家、全国优秀班主任魏书生提倡的“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班级管理方法有利于民工子女能力的锻炼和提高,有利于他们作为集体一员积极融入集体,是切实可行的。
4) 耐心辅导,帮助民工子女提高学习成绩
由于地区经济的差别、教材的脱节等各种主客观原因,他们的学习成绩会出现暂时滞后的现象。这时如果教师不加以引导、鼓励、辅导,会使他们对学习失去信心,成绩会越来越糟。因此,作为班主任我利用课余时间,对其落后的功课进行查漏补缺,耐心辅导,积极鼓励。上学期我班转进来一名外地学生叫刘亚群,通过几天的了解,她数学和语文都还不错,就是英语基本上没怎么学过。于是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给她补习。一个月下来,她会读背单词了,会默写课文了,她自己别提有多高兴呢。对这些民工子女,还要协调好各科老师,对他们多加关心、帮助,使他们时时处处感到集体的温暖。
案例2:
我班有位叫王印的男同学。平时学习较努力,但学习成绩一直不够理想,可能是心理压力比较沉重。我分析了此案例:我认为,一是这位学生有很强的自尊心,她一心期望在考试中获得好成绩,二是这位学生在考试遇到挫折之后,容易陷入极度苦恼之中,
所以针对王印的考试焦虑,为了帮他卸掉沉重的包袱,我找他好好谈了谈,我劝其首先要认识考试的意义,克服侥幸的心理,避免患得患失,轻松上阵。要合理安排学习与休息时间,使大脑保持清醒。若在考试时感到胆怯,应马上休息片刻,默默地吟几句熟悉的歌,或者从1数到100,这样都可以使胆怯、紧张的心情平静下来,思路就容易畅通。另外,多吃些优质蛋白的食物,如鱼、瘦肉、奶类动物性食物,这些都有助于加强记忆力。充分供给必需维生素,以消除神经系统的疲劳。
经过几次月考下来,王印的考试焦虑渐渐消失了,成绩也明显进步了,人也变得越来越有自信。
考试焦虑作为一种消极情绪,严重影响了某些学生在考试时学习成绩的真实发挥,尽管平时学习比较有功,但由于考试焦虑情绪作用而考得很糟。强烈的焦虑反应和逃避行为,在应试者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一般来说,心理素质欠缺的学生常会出现这种情况。对这类焦虑者的辅导主要是为其减压,帮其卸掉沉重包袱,甩掉一切无用的顾虑。
案例3:学生在教室里做室内操时,有部分学生不认真做
看到这种情况,我在教室里带头做室内操。每天,当学生在做操时,我也跟着一起做,面对全班学生,我总是大声对同学说:运动使我们快乐,运动使我们健康!现在每天做广播操,学生们都很认真,我相信:他们从中享受到了运动的乐趣!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何况这个榜样是自己的老师呢。
三.分析:
我认为: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热情的鼓励、一次和蔼的谈话,甚至是拍一下他的肩膀之类亲切的动作,都是体现老师关爱的形式。要善于运用这些关爱的形式,缩短师生间的心理差距,建立起深厚的师生情谊,更要在生活上予以帮助,使学生能将老师当作自己的贴心人。
心理学上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表明,当教师对于学生寄予诚挚的期望时,这种积极的情绪会感染学生,并使他们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行动上付出更多的努力,潜意识里靠近被期望的目标,从而产生超常的效果。因此,对民工子女应多加以热切的期待,给他们一种被重视的感觉,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