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奇迹只有奋斗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
梅笑雪
很喜欢这本书的题目,《第56号教室的奇迹》,“奇迹”,顾名思义,就是将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变为可能。对于奇迹这回事,我始终半信半疑,不过,我相信心诚则灵。
这部书初次翻阅,只是看了目录和标题,吸引我眼球的是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这些故事似曾相识。于是,我又一次细细地去品味书中的真谛。一句句真谛,就是一次次尝试和付出,也是一个个奇迹。
奇迹是靠人来创造的!我终于明白了。
引起我共鸣的是书中的一句真理“言传身教”。这似乎是老生常谈,但要做到这一点,也是奇迹。因为在言传身教的前面要加上一个期限,那个期限是永远!任何事情,只做一次,十次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可贵的是坚持做。许多成功人士也许天资不够,但笨鸟先飞,把“被人认为容易的事天天认真地做好就是不容易”。一个人,要对自己要求高一些,作为一名教师,更应当如此。
我是一名年轻的班主任,细细算来,带过的学生才三个班级,人数不多,但从不会因为人少而放松了对自己和对学生的要求,我深知,我要做学生的榜样。
榜样是光荣的,受到众人的仰慕;榜样也是辛苦的,要和自己斗争,不断挑战极限。许多
然后,我简单地自我介绍了一番,就开始提问“同学们,今天你们走进教室感觉有什么不同吗?”有同学说:“这是新的学校。”也有同学说:“教室里很干净,也很安静。”多么善解人意的孩子!我告诉他们,地是我一早来扫的,桌子排过了,椅子我也都擦过,你们可以放心地坐。刹那间,信任就此开始建立。我还告诉他们,我喜欢早到一刻钟。不过“不知者无罪”。因为有了信任的基础,所以我说什么他们都在认真地听,努力地做。后面的几次返校,没有人迟到,习惯一直保持着。
有时,看到别班的同学因为班主任没来而进步了班时,他们总会自豪地说:“老师,你总在我们需要的地方。”是啊,心与心的沟通谈何容易,没有倾心付出,哪来一个个乖巧的孩子?
和学生在一起,风雨同舟。打扫卫生时,升旗唱国歌时,冒雨看世博会时,他们都愿意跟随着我。因为有了他们的陪伴,再苦再累我也觉得精力旺盛。记得那次冒雨去世博会参观,带着全班40位学生的我,特地穿上一件鲜红色的T恤,那样可以让学生很快地从人群中找到我。雨很大,伞上的水浸湿了我们的衣服,雨水和汗水交织在一起,好不容易进了园区,找到了躲雨的地方,没有人抱怨什么。而我拿着一个简陋的喇叭不停地给他们鼓励,叮嘱着他们。后来,我们去了白俄罗斯馆观看歌舞表演,来到瑞典馆,学生们更是兴奋得不得了,我也似乎回到了学生时候,和他们一起荡秋千,我坐在千秋上,学生推着我,好高好高……
和学生在一起有种满足感,也在无形中教给他们为人处世的道理。
日子一天天在过去,我收获了很多,也还有许多需要学习。思考很重要。也许,奇迹就诞生于思考的某一瞬间。老师是导演,学生才是真正的演员。愿我的学生在他们的人生舞台上演出奇迹。让我们继续奋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