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研究 > 化生教研组 > 正文
朱承阳公开课反思
发布日期:2014-12-18 01:49:12   

课后小结:

本节课从教材设置来看,位于本章第一小节《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方式》之后,同学们经过前一小节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传染病的致病原因——病原体、并对一些传染病有了一定的了解。而这节课《人体的免疫功能》,教材上该小节的内容加起来也只有一面的文字,内容本身又相对偏概念比较的抽象,一节课的时间要讲清楚高中同学也并不一定能完全掌握的人体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其中包括还要分区特异性与非特异性免疫等难度较大的知识点,应该说难度相当的高。所以,这节课我就从上一节信息库中的致病菌入手引入第一道防线:皮肤与粘膜,顺势在黑板上用剪贴模块模拟环境中存在的却看不见的病原体,并挑选了同学们比较熟悉的流感病毒与水痘病毒进行演示他们是如何突破人体的防线,希望给同学们一个具体可见的学习观感。并以此为线索,将人体的三道防线逐层引出,循序渐进的引导同学们去掌握相关的知识。在本章节难点:区分人体的特异性与非特异性免疫时,我先利用课件引导同学们掌握“抗原入侵—刺激人体—产生抗体”的过程,接着在黑板上用剪贴模块启发同学们形成“专一性、后天形成”等特异性免疫特点,从而形成概念并作出区分。在课件和剪贴模块的帮助下,同学们顺利自主的完成思考,说出两种免疫方式的区分,使我的教学设计得到充分的实施,这使我非常满意。在同学们掌握三道防线和特异与非特异免疫知识之后,我播放了一个免疫全过程的视频,希望给同学一个全景的思维考量并让他们对学过的知识作一个验证从而进行巩固。最后,我利用学生手上的接种免疫证,使他们了解了免疫的一些知识也对疫苗免疫在自己身上的应用进行了解。

整堂课基本完成了课前设定的教学目标,以病原体入侵人体受到三道防线为主线,同学们基本掌握三道防线的概念和功能、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等知识。初二(2)班的同学上课时思维非常活跃、也很乐于动脑,这使我的课堂气氛相对比较热烈活泼,这些都是同学给予这个课堂的性格。这节课前后准备的时间比较丰富,加上试讲的经验,本来觉得在本节课的掌握上已经相对比较成熟,上完公开课后,在与教研组交流的时候,王来娣老师与胡颖老师对课堂中一些细节又提出了新的思路新的想法,又使我豁然开朗感觉又有许多新的思路。回想在本次公开课之前,师与胡老师每每都在我试讲之后为我提出许多中肯的建议,帮助我将主线以外的细节进行更好的剥离、在启发学生的环节里帮助我摸索,从而才有了最后公开课时更为系统完整的一节课,在这真是想对两位老师说一声感谢。

上完这样一节精心准备的课,确有从骨子里对课堂各个环节脱胎换骨的新思维,希望在未来的教学生涯里,可以用更多实践去丰富自己的教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