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工作 > 正文
2009学期第一学期教导处教学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2009-09-07 12:00:00   

2009学期第一学期教导处教学工作计划

20099

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贯彻区教育局“精特优”精神,学校继续推行新课程课改,以质量为抓手,推进素质教育,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努力实现学校的工作目标。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开展学习和研究,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实现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一、认真学习相关理论,提升教师的育人理念,培育学校特色

本学期根据学校关于继续提高教育教学效益这一目标,围绕学校的特色,结合学校承担的课题的研究注重在学科教学,课堂教学中,学习科学发展观,提高教学效益。要学习教学工作会议的有关精神,在认识上提高对新课程的理解力,使教师的课程执行力真正落实到课堂有效教学上,着眼于教学各环节的均衡提效,使教师明确价值取向。继续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开发学生学习潜能,树立科学的知识观和学习观,增强学生积极的学习心态,提升积极的心理品质,用人格力量影响学生,建立有序的课堂管理,关注学习动机,尤其从内部激发心理需求,如好奇心、求知欲、预期、自尊、自信、责任等。帮助学生培养成功的信念,通过积极鼓励增强自我效能,减缓学生的焦虑、压力、疲劳,重视过程,建立适当期望,强化自我评价,学会消极情绪的自我调节,通过学习促进了教师对教学策略的思考,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总之,通过非智力因素理论的学习,调动学生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二、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探索教学的有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研组、备课组在组织学习的基础上强化认识,提升理念,明确责任,服务学生,教学互动,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努力渗透到学科主渠道,课堂主阵地。针对主题体现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着眼于提高。

1、教研组、备课组针对学科教学及各备课组的实际,明确主题制订计划开展教学研究。具体可側重诸如备课与教学实践、听课评课、作业批改与讲评、培优补差等。也可体现学校的特色,如追求教育教学效能、贯彻两个纲要的精神、培养学生积极学习效能、人际关系。

2、本学期要进一步发挥区校教学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关注中高考的改革,深化对新教材的分析总结,进一步领会其特点和导向,在强调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实际,重视学生参与,通过具体教学实践,探索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以提高学生学习效能的手段,通过各学科的实践,提升学科教学的整体水平。

3、备课组坚持每两周一次的活动研究教材研究教学的五个环节把有效教学落到实处,本学期突出对起始年级起始学科学习习惯的培养。

4、各教研组在学习实践的基础上推荐1-2节研究课参加学校12月举行的开放展示活动.

 

三、利用校园网相关信息平台,做好质量监控

1、教研组年级组教导处分别做好学科教师任教年级月考联考期中期末考质量跟综分析 

2、学科教师要利用校园网统计系统分析学生的成绩趋势做好质量掌控。

 

四、突出起始年级初高三毕业班的教学的管理

1、抓好起始年级各项教学规范

  教研组年级组互相协作,制定学习规范,备课组加强对学习行规的训练和培养。注重学法指导和基础教育。教研组年级组教导处齐抓共管,加强检查。

2、围绕新课改与中高考命题举行专题研讨

在各教研组对新课改和中高考命题的学习理解和实践的基础上,开学初教研组层面召开“新课改与中高考命题”研讨会,探讨素质教育的有效策略。在教学上摸清底数,确定重点求真务实,依据学情稳扎稳打。

 

五、常规管理

1、教案检查

开学初(青年教师)、期中、期末(全体教师)三次

2、听课

8节,围绕教研主题

3、开课

围绕教研主题学年一人一课,鼓励本学期完成

4、作业

作业量

批阅状况

订正状态

口头作业(背诵、演讲、讲评)

作文(大作文小作文)

周周练(数学、外语)

上课(学生座谈会、书面反馈意见)

5、统考联考(动员评析)

6、命题考务

交叉命题,交叉阅卷,做好课堂练习、月考、期中期末命题的适度性、适刚性研究

7、电子备课

按相应条例执行

8、专栏

各教研组每学期两次(开学,第13周)

9、教研计划、学科案例及活动上网(包括备课组)

10、考试小结、教育小结

各项要求按时完成 教导处将通过问卷调查,学生访谈,直接检查等做好记录进行考核

 

 

 

 

 

 

 

                                               金陵中学教导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