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预备年级是大多数中小学生完成角色转换的重要时期。作为一个重要的学习载体---数学,其内容从算术到代数,从直观几何到实验几何,思维方式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加上一部分学生还未脱离教师的“哺乳”时期,没有自觉摄取的能力,致使有些学生因不会学习或学不得法而成绩逐渐下降,久而久之失去学习的自信和兴趣,开始陷入厌学的困境。这也往往是初中阶段的学生明显出现“两极分化”的原因。因此重视对初预年级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形成正确的思维品质是当务之急。
一、 预习
刚进预备班的学生往往不善于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预习仅是流于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问题和疑点。实际上预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逐步进行:(1)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掌握本节知识的概貌。(2)细读,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好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3)用铅笔对书后的练习先做一遍,基础好的同学能完成练习册上的作业。时间证明,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能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 听课
在听课方法方面要处理好“听”、“思”、“记”的关系。“听”是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识,所以在听课过程中应注意:(1)听知识引入及知识形成过程;(2)听懂重点、难点剖析(尤其是预习中的疑点);(3)听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4)听好老师小结。“思”是指学生思维。没有思维,就发挥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应注意:(1)多思、勤思,随听随思;(2)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善于大胆提出问题;(3)善思,由听和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4)树立批判意识,学会反思。可以说“听”是“思”的基础,“思”是“听”的深化,是学习方法的核心和本质的内容,会思维才会学习。“记”是指学生课堂笔记。初中预备年级学生一般不会合理记笔记,通常是教师黑板上写什么学生就抄什么,往往是用“记”代替“听”和“思”。有的笔记虽然记得很全,但收效甚微。因此在指导学生作笔记时应要求学生:(1)记笔记服从听讲,要掌握记录时机;(2)记要点、记疑问、记解题思路和方法;(3)记小结、记课后思考题。使学生明确“记”是为“听”和“思”服务的。掌握好这三者的关系,就能在课堂这一数学学习主要环节中起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三、 复习巩固
初中预备年级学生课后往往容易急于完成书面作业,忽视必要的巩固、记忆、复习。以至出现照例题模仿、套用公式解题的现象,造成为交作业而做作业,起不到作业的练习巩固、深化理解知识的应有作用。为此在这个环节的学法上,要求学生每天先阅读教材,结合笔记记录的重点、难点,回顾课堂讲授的知识、方法,同时记忆公式、定理(记忆方法有类比记忆、联想记忆、直观记忆等)。然后独立完成作业,解题后再反思。在作业书写方面也应注意“写法”指导,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要规范、条理要清楚。尤其是预备年级的学生,要做到这点很困难,但一定要逐步养成这样的习惯,这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十分重要。重视作业订正环节也非常关键。从某种程度上讲,订正作业比做新的作业更为重要。订正作业是对检查出来的错误加以克服的过程,是事半功倍的付出。
四、 小结和总结
在进行单元小结或学期总结时,预备年级的学生容易依赖老师,习惯老师带着复习总结。我认为从一开始就应培养学生学会自己总结的方法。要做到一看:看书、看笔记、看习题,通过看,回忆、熟悉所学内容;二列:列出相关的知识点,标出重点、难点,列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这相当于写出总结要点;三做:在此基础上有目的、有重点、有选择地解一些各种档次、类型的习题,通过解题再反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归纳出体现所学知识的各种题型及解题方法。应该说学会总结是数学学习的最高层次。
总之,预备年级最重要的是要尽快悟到适合自己的一套数学学习方法。而其根本,不是别的,正是必须具备的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