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黄浦区初中数学模拟考,我批阅第二十二题,这是一题统计题,批阅下来,区平均得分7.9分,比预期偏低。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一、 学生审题不够仔细
在复习阶段,大量的模拟卷都出现类似的统计题,但普遍是针对某一项事情来调查的,扇形图和条形图是相对应的;而本题中,“对‘小区绿化情况’与‘违章搭建情况’两项作了调查,根据统计数据将‘小区绿化情况’与‘违章搭建情况’分别绘制成了下面扇形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第一问和第二问是分别就两件事情来提出问题。由于受思维定思的影响,学生没有仔细读题,将二者混为一谈。许多学生出现了第一第二问答案是一样的。由此向我们师生都敲响警钟,以后一定要养成一字一句仔细审题的习惯,不再犯类似错误。
二、 答题不规范随意性强
这个问题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往类似题目大多数是以填空形式出现,现在是以应用题的问答形式出现。很多同学还是只有一个数字结果,无算式无单位无答句,扣分严重。二是补充条形图,部分同学不用直尺,随手一画,歪歪斜斜,长方形的顶端无相应数字。画的长方形有的用阴影部分表示,有的涂得黑呼呼一片。在教学中,我们要强调——补充的图形和原有的图形要保持一致:原有虚线补充时要有;原图中长方形顶端有数字,补充时也要有;原图中长方形是空心的,补充时也要一样。要前后一致,作图规范。
三、 理解能力受知识面的局限
在第三问中, “请你估计整个阳光社区有多少户居民对’违章搭建情况’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关于“或”字,按规定应该是两部分数据的和,但按照目前学生的认知水平,理解可能有些局限,我们采取求和,分别计算两种方法均得分。
批阅下来,我们感到会做和得分之间是有差距的。由此,在第二第三轮复习中,不能简单过场、掉以轻心,要有严格的要求、严谨的态度、严密的思维,拾遗补缺,更上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