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研究 > 物理信息组 > 正文
《多用表的使用》教学的反思
发布日期:2011-11-24 12:00:00   

陶行知先生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接知如接枝。”他认为任何有效的教学都始于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充分挖掘和利用。郭沫若曾经说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本节课正是依据教育大家们的理念,采用“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来设计的。所谓“以学定教”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学生的学情来确定教师的教学方案,“先学后教”就是给学生创造一个相对自由的学习情境,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在学中发现疑点,以确定教师教什么,最终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以学定教,先学后教要求教师能站在学生学习角度施教。 通过本节施教我有如下体会:

一、“以学定教”,精心设计教案

教案是校本化的教材,是教与学的重要依据,是师生共同实现教学目标的园地。教案设计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率,所以,在设计教案前,务必认真学习“三维”教学目标;认真研读教材;认真分析学情和学力,才能把握重点,挖掘难点;想学生所想,教学生所需;才能以学定教,因材施教。

1、运用架构理论,着眼于“接知如接枝”。

导入情景变横向为纵向。以前是通过列举生产和生活中集多功能于一身的仪器引入多用表;本次课通过展示固定电话、BB机、大哥大、手机(功能少)到iph0ne4s手机,让学生感悟集多功能于一身的仪器使用方便的特点和人类的智慧是无空的。“接知”——描述电路的基本物理量的电流、电压和电阻他们分别可用什么仪表测量?如果你是一名家电维修工,你带着这些仪表上门服务一定会感到很不方便,有没有一种仪器能把这些物理量都测量出来呢?(多用表)感觉导入自然流畅。在学习用多用表测电压和电流时,由于学生在初中学过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压和电流,“接知”——我告诉学生:当将多用表的选择开关置于电压(电流)挡尽可能小的量程时,多用表就可当作电压(电流)表使用。

2

3

1

2、对实物图片进行深加工,为学生搭建先学平台。学生通过图(1)了解多用表表盘上各旋扭的功能用以及测电流、电压和电阻时在哪个刻度上读数;通过图(2)学习如何正确读出测电压、电流和电阻的示值;能过图片(3)感受欧姆表刻度的特点;

 

3、精心选编作业题,以期巩固提高课内所学,并使课堂教学得到延伸。

二、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施教

1、先学后教,师生互问,教学生所需。如先让学生阅读用多用表测量电压的步骤后提问,有的学生问:什么样的量程是尽可能小的?选好量程后怎么更读数方便?再如先让学生阅读用多用表测量电阻的步骤后提问,有的学生问:选什么样的倍率是恰当的?为什么测电阻前要进行电阻调零?每次测电阻前都要调零吗?测量时为什么不能用手握两表笔的金属杆?在此基础上我又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补充设问:为什么被测电阻必须从电路中分离?为什么实验完毕后选择开关要置于交流电压最高挡?

2、少讲多做,让学生在体验中释疑解惑。如测电阻前我将两个表笔直接接触,也就是说此时待测电阻是零,可是学生看到表针并不指在零,让学生感受到不调零会出现误差。顺便问学生怎么办?再如我选“×1的分倍率测约定240Ω的电阻,结果指针偏角很小,我让几个学生读测量值,结果读数差别很大;我再选“×1k”的倍率该电阻,结果指针偏角很大,同样引起很大的读数差别。而选“×10的倍率测该电阻,结果指针指在中央附近,几个学生读出的示数差别很小。通过教师做出真情,学生获得了实感,起到了不讲自明,事实胜于雄辩的效果,这远胜于精彩的讲解。

不足之处是板书还有待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