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动你的积累》教学反思
蔡玲
一、为什么要上这样一节课:
接高一新班,看了学生的七八次作文与随笔,仍然没有新鲜感,倒生出焦虑。学生的阅读积累严重不足,写作基础差。大部分学生习惯于写套路作文,无论内容还是表达,招招式式,都有中考指导痕迹。比如,开篇二话不说.上来就是一组莫名其妙哼哼唧唧的排比句。然后唱“四季歌”:“春天,我……夏天来了。我……秋天是我……”令人惊奇的是他们能不管什么题目都敢这样套!本节课的目的,试图让学生“敢想、会想”。启发他们深入自我心灵,从平凡的生活中“细想”出不平常的体会,进而让更多的生活画面展现在自己的思考中,有所感悟,有所启示。
二、 这节课的重点与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思维导图,并尝试借助思维导图来调动积累、启动思维。因为调动积累是高一第一学期写作单元的教学内容,它提到了积累可以从知识积累、生活积累、语言积累、情感积累、思想积累等方面展开。但是这样分析对学生可能无法有切实的帮助,所以这堂课希望借助思维导图的方法,对思维过程进行精细剖析与层层展示,帮助学生掌握作文规律,发散思维,理清思路,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理。
难点是帮助学生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思维导图只是一种工具和方法,具体操作时还需要学生积极动脑,发散思维,老师要多启发、调动学生,引领学生进入更深层面的思考中,这样才算达到了本节课思维训练的目的,否则仅有面上的铺开,没有理性的挖掘,思维导图就成了一种摆设,不能起到整合思维、进而启动思维的作用。
三、 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
1、设计写作活动:从学生熟悉的话题入手,学生大多可以有话好说,并且也让他们认识到平凡的生活中亦有美,只有有时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和心灵。所以我选择了”学校”和”上学路上”两个训练话题。
2、使用投影:把学生构思的文字投影在屏幕上,能够让全体学生对作文构思前后进行比较,进而直观感受到运用思维导图的效果。
3、在介绍思维导图的基础上,进一步展示基本顺序思想,因为老师在介绍完导图后,学生马上就会知道这种方法好,但自己怎么构思又会成为问题。所以如果能帮助学生建立基本顺序思想,有助于思维自然有序地运行,于是我和学生一起总结出这样的方法:人、物、事、情、理的分析法,从这些方面发散思维,想深想透想开去。
4、课堂中采用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的方法,关键是启发学生思维,尤其在学生的思维可能遇到阻碍的时候,一定要启发和点拨,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当然整节课要尽量让学生展示思维的过程,以期通过学生的自我感悟来达到教学目的。
四、 还可以做些什么:
本堂课的思维导图呈现的方式还有待进一步改善,如是否需要用框框固定,能否改用平滑曲线让思维进一步深入发展,最后再用框框明确最终要写的内容。
思维导图的的顺序性问题,比如按照顺时针方向完成思维进展,这样看上去可能不那么凌乱,甚至可以整理出思维向深处发展的过程。
在完成思维导图和最终成文中间还可以做一件事,就是如何筛选有价值、有意义的材料,因为在调动你的积累时,学生是倾其所有,一股脑儿拿出来的,那么在具体下笔成文时,不需要这么多的材料,所以还有一个立意分析环节需要做,学生还需要想的是怎么写的问题,所以这堂课后还可以继续做的是在具体写作环节怎样运用思维导图构思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