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研究 > 语文教研组 > 正文
《变色龙》教学反思
发布日期:2015-12-09 08:58:58   

  小说阅读教什么?初二学生小说阅读学什么?这是我在备《变色龙》一课时思考最多的问题。因为学生的小说阅读素养还未形成,所以抓住小说三要素中的一点,通过细读文本来强化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这将有益于学生小说阅读水平的提高。《变色龙》一课最为突出的便是人物描写,特别是精彩的对话,这是本课最值得教的内容之一。由此,我确定了这节课的教学重点:细读文本,把握人物“变色龙式”的性格特征;教学难点:理解小说深刻的社会意义。

在授课过程中,我重点抓住主人公奥楚蔑洛夫这个人物形象,引领学生深入文本,细读语言。比如叹词“哦”背后惊惧的心情,比如省略号、感叹号背后不同的语态和情绪,比如脱大衣、穿大衣这两个动作,比如对叶尔德林、对赫留金和对未出场的将军和他哥哥的狗的不同态度。通过学生的朗读和想象,自然挖掘出奥楚蔑洛夫“变色龙”式的性格特点。此外,我又更深入一步,让学生思考文本中其他人物的性格特点,用同样的文本细读法去寻找他们的“变色”之处。最后由个别人物推及普遍现象,小说的社会意义便水到渠成。因为这篇小说作于19世纪的俄国,与学生的现实相距很远,所以在对人物有了细致分析之后再交代写作背景,这更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深刻意义。

对于这篇经典小说,我想教的很多,但课堂时间总是有限的,老师说得多,学生的说话机会就少了。课后,自我反思在教这篇小说时似乎我教的太多、太满、太实了,品味对话时仅列出早已预设好的三句话似乎过于拘束,反而剥夺了学生自由选择、自由思考、自由发言的机会。小说解读本就是一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将老师的个人之见一一传递给学生是否合适是否有效也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