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研究 > 政史地组 > 正文
《印度》教学反思
发布日期:2012-12-04 12:00:00   

《印度》教学反思

《印度》是初预年级学生学习国家地理篇的第二个国家,本节教材主要内容有(1)世界第二人口大国;(2)农业生产大国;(3)发展中的科学技术;(4)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教材中还安排了泰姬陵、印度舞蹈等人文景观图和地图册中的印度地形图、工农业分布图以及学生课堂活动等内容。其用意在于使学生避免死记硬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考虑到学生年龄特点,在教学中我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地理景观开始教学,从印度人的衣、食、住、行中精心挑选一些景观图片进行教学,通过挖掘这些景观图片中蕴含的地理事实,步步引导学生去分析其背后的地理原因,总结出印度的自然、人文特征。同时课堂上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启发学生思考分析,通过教材内容与多媒体课件的有效整合,生动、直观地展现相关的地理事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强调学生的主动性,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在教学内容上,既注意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又注重对学生读图能力的训练。大量运用各种地图,通过让学生自己在地图上找出相关信息,然老师在多媒体上显示,及时纠正学生,并在此过程中适时提示相应读图方法,使学生及时纠正错误。整堂课设计思路比较清晰,各知识点之间有机衔接,前后情景相互呼应贯穿渗透在整堂课中。从效果上来,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

对六年级学生来说,教学容量比较大,本课的两个重要环节:分析印度地形特点得出其耕地情况,通过读图了解印度主要的农作物;在了解印度工业部门分布中,重点引导学生寻找纺织工业的分布,并能简要分析纺织工业与农作物(原料)分布的关系;是否所有学生都能有所接受?还可能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可以设计简洁的结构性板书来呈现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便于学生逐步理解,促进学生地理分析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继续探索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更加完善自己的课堂。

 

                      金陵中学  陈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