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研究 > 政史地组 > 正文
《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教后感
发布日期:2013-12-06 12:00:00   

《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教后感

为贯彻学校“高效课堂,立德树人的宗旨,本课设计遵循了以下教学思想:

1、树立证据意识,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思维方式。《上海市中学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在中学要培养学生掌握历史学习和研究的逻辑体系,即史料史论史观 本课是中国古代史的第2课,强化学生的证据意识对后期历史学习非常重要。因此课堂教学着力于解读《史记》《礼记.礼运》等文献资料和二里头考古成果,逐步培养学生“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思维习惯。

2、发挥学科育人功能,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品质。史料来源广泛,什么样的史料价值大,什么样的史料有待斟酌,这直接决定这段历史定论是否公正客观。如“启继位”的记载在不同文献存在误差,文献中的夏和考古中的夏基本吻合但缺少直接的文字记载,引导学生了解历史考证的多条途径,关键证据等,从而向学生渗透历史研究需要具备“求真求实”的品质,为中学生人格塑造发挥学科的育人功效。

3、科学看待历史定论,形成科学的历史观点。历史应该是客观发生不容更改的事实。但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往往能通过不同途径发现同一历史事件在不同时期可能是完全不同的,甚至同一事件有多个版本的结论。二里头遗址挖掘和鉴定成果说明了历史的结论之所以不是一成不变,原因在于新的史料不断发现。因此要用发展的眼光、科学的态度去认识历史。

教学实践中如能在课始做一些辅助准备,如将全课的框架告知学生,可能对学生把握全课思路、降低教学难度有一定帮助,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今后的教学仍需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