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金陵中学李昂老师撰写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帮维族学生融入初中校园生活》在2023年度上海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实践典型案例评比活动中荣获二等奖。
以下为李昂老师的案例内容:
一、基本情况
2022年的开学季金陵中学迎来了两名不一样的学生,这两名学生来自新疆维吾尔族。一进校门他们异域特色样貌和开朗的性格就引起了同学们的关注,很快和其他学生打成一片。但是他们也面临着许多与文化背景和语言能力相关的困难,譬如午饭和大家吃的不一样,读课文时会有不一样的口音,这对学生在融入初中校园的过程中带来了一些挑战。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学生日常学习生活,所在班级班主任与学校其他教师合作,开展了一系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的实践活动。
二、思路举措
1.克服汉语发音问题,参加学校爱国主义朗诵表演
针对新疆维吾尔族学生汉语发音问题,班主任与语文老师配合制定了个性化的训练计划。语文老师对课内篇目尤其是古文篇目难读部分做圈点批划,重点训练了汉语中常见的发音难点,并提供了示范和纠正。同时,鼓励学生多听汉语音频材料,结合中考语文名著阅读篇目,推荐他们不仅要读名著还可以在上学放学,吃饭休息的闲暇时候听经典名著,把学习声情并茂朗读融入进日常生活。并且在朗读、背诵时鼓励和其他同学进行合作练习,在合作练习中互相找出发音和语气上的不足,互相学习共同促进。
随着训练的进行,两位学生的发音逐渐得到了改善。为了展示这两位维吾尔族学生的语言能力,我们班主任和语文老师鼓励他们参加学校举办的“预备年级学生换戴大号红领巾活动”中的爱国主义朗诵《追随着你,我的祖国》表演选拔。为了通过选拔两位维吾尔族学生每节下课都在走廊里练习发音,朗诵的纸张上密密麻麻标记着难读字的读音和朗读时升降调和停顿的符号。任教语文的蔡老师在中午对他们的朗诵进行个别化辅导。经过反复练习与精益求精,他们成功地在全校同学面前表演了优美的诗歌朗诵,增强了对汉语的信心,同时也感受到了校园中的温暖与关爱。这项活动更是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融入进学生成长密切相关的活动中,学生在活动中构建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各民族学生在活动初步感受并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
2.介绍民族特色,开展民族团结班会活动
班级里两位维吾尔族同学与其他同学最不同的地方就是每天午餐都是家长来送饭,两位维族学生家里都是开餐馆的,带来的饭新鲜出炉,色香味俱全。有一次班主任在教室外观察学生吃饭情况,两位维族学生的午饭一打开浓郁孜然肉香一下子吸引一众学生。不少学生想尝一口,或是拿自己的鸡腿、肉圆和他们交换孜然牛肉想尝一口。班主任见状只能进班维持吃饭秩序,禁止互相交换,请每一位同学都吃自己碗里的。
为了促进学生们对不同民族饮食习惯的了解和尊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主体意识。班主任开展了“共享美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初中学生饮食文化交流班会”
班级不仅有上海本地学生,更有全国各地学生。在召开班会前班主任请学生分小组,请每个小组的学生介绍刚刚过完的新年里家里人烧了什么有家乡特色的好菜。维吾尔族同学所在的小组介绍的是家乡特色的节日“古尔邦节”让班级里的同学领略了与农历新年不同的维族文化,还介绍了各种节日特色的新疆美食,在介绍结束后和大家分享了新疆特色的奶制品小零食。他们的演讲广受班级同学好评。学生通过分享和交流,一起探索多元文化,加深对中国各地饮食文化的认识,并培养学生们的包容心和文化多样性意识。进而促进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团结,培养学生们的爱国情感和文化自信心。
3.维族学生参加“黄浦区引路人”视频拍摄融入校园
为了让新疆维吾尔族学生更好地融入校园,学校决定让他们参与“引路成长,青春力量”黄浦区引路人拍摄活动。专业摄影师被邀请来拍摄教育青年和学生的视频。在拍摄过程中,班主任鼓励新疆维吾尔族学生积极参与,与其他同学互动合作,与参与拍摄的老师交流配合。
随后,将这些片段制作成视频,在学校大屏幕上展示。学生们能够在校园里看到自己的身影,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价值。这也为其他同学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提供了机会。
4.利用导师制度,提供针对性帮助
班主任通过家访了解到新疆维吾尔族学生家长在新疆餐馆做厨师,文化水平较低甚至不熟练书写汉字。在之前的网课学习中,家长把手机给小孩上网课,但是在家里很难确保孩子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果,所以小学高年级所学的内容基本没有掌握,长期得不到老师表扬与肯定久而久之,让他对学习逐渐产生失落感。并且由于长期在家上网课以及在学校里与其他同学文化习惯上有所不同和同学的交友与交流上也逐渐产生隔阂。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班主任老师及时咨询学校心理老师找到切入方向,并且与两位维族学生的学业导师配合利用下课时间和课后延时服务时间制定了几步教学培养计划希望让学生敞开心扉爱上学习。
1、激励教育,唤起信心
为了消除他的畏惧心理,班主任和学业导师在课余经常有意无意的找他闲谈。课间让他帮班级拿作业、发作业本,上课时从不公开点名批评他,发现他有所进步及时表扬,在有意无意中,全班同学都能感受到他是班级整体中的一员。渐渐的,他开始喜欢和班主任和各科老师接近了。
2、树立信心,激起动力
每次两位维族学生表现得还不错,班主任和其他老师都在自己所任课上以他为典型进行了表扬。他们在同学们面前重新有了开心的笑容。从此他们变了好多。对好多课也有了一定的兴趣。两位维族学生真的开始努力了,成绩也有了起色。
3,沟通交流,转变观念
两位维族学生在学习上的后进和较难融入,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环境及教育方式。因此,班主任和学业导师组团前往两位维族学生的新疆烧烤店里家访,详细地分析他在校的表现及原因,观察学生生活状态,与家长交流,反馈情况,共同商最解决孩子不良行为习惯状况的办法。在家访后班主任和学业导师共同发现孩子在学习生活上的很多坏习惯是源于身边人的行为的,譬如跷二郎腿和吃完饭后叼着牙签在走廊里走,这些行为很多都是对家里烧烤店的员工看样学样,孩子模仿成人举动并不是有恶意的,班主任在网上找了很多说礼仪的视频和故事音频推荐给两位维族学生看,并且在学校看见不文明的举动也及时制止,渐渐他们身上这种不礼貌文明的举动越来越少。
在学习上数学老师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答疑解惑,他们小学后半段的基础很不扎实,数学老师就从最基础的四则运算开始,一个个下课和课后服务耐心从头教他们,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同时,班主任也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与他们交流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三、成效经验
通过以上的实践活动,班主任和全体参与教育的老师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效。首先,两位新疆维吾尔族学生的汉语发音得到了显著改善,他们在学校的表现也越来越自信。其次,他们成功地参加了学校的朗诵表演,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和赞赏。此外,他们也积极参与了校园活动,与其他同学建立了友谊和联系。
通过与家长的密切配合和关注,学生家长对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更加关注,他们的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提高。这一系列的成效不仅体现了学校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视,也展现了上海学校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方面的生动实践。
四、进一步改进方向
尽管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们也意识到仍有改进的空间。首先,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并提供更多有针对性的支持。其次,我们要持续关注新疆维吾尔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及时解决他们在学校遇到的问题。此外,我们还应进一步推广和分享这些实践活动的经验,让学校内社区内更多的学生受益,共同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发展。
综上所述,通过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的实践活动,我们班主任与学校其他教师积极帮助两名新疆维吾尔族学生融入学生日常学习生活。我们以观念创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为指导,注重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生动实践。这些经验和成效对其他学校具有借鉴意义,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构建更加团结进步的教育环境。
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探索更好的教育实践,为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创造更加宽广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