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的重要指示,围绕“践行教育家精神,做于漪式好老师”主题活动要求,上海市金陵中学积极响应号召,通过学、读、诵、写、讲等多种形式,学习于漪教育名言,立体化地展现于漪老师的思想精髓,激发教师学习于漪老师的人文精神和爱国精神,努力成为“四有”好老师。
一、专题学习感悟于漪教育思想之灵魂
学校在5月31日隆重举行“践行教育家精神,做于漪式好老师”主题读书活动的启动仪式,从指导思想、实施目标、实施安排等方面全面部署活动方案。在启动仪式上,老师们共同观看专题片《于漪谈“我心中的教育家精神”》。通过这段视频,老师们被于漪老师的大爱无私、锐意改革的精神所深深触动。于漪老师一生都在三尺讲台度过,却胸怀天下,为国家和人民的未来倾注了全部心血。她的为学、为事、为人之道,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树立了崇高的榜样,她的教育精神已然成为我们每一位教师心中指引前行的灯塔。
二、名言研读领略于漪教育智慧之精髓
学校在6月3日成功举办校园书展,并特别设立于漪教育名著专栏。在此活动中,教职工们认真阅读于漪的教育名著,深刻体会到于漪老师的教育理念。于漪老师关于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理念被正式写入国家课程标准,她的“教文育人”思想深刻地改变了语文教学的方向。此外,她提出的“德智融合”的思想也在学科主渠道和课堂主阵地上,将立德树人的理念深入人心。
老师们还在书海中畅游摘录于漪的教育教学名言,深入了解她的教育思想,领略她的教育智慧。“课堂就应是美丽动人的人文景观”,因此每堂课都精心设计了完全不同的导语和板书;“文章是旧的,但学生是新的”,即使是同一篇课文,她也绝不用同样的方法教第二遍。这些名言不仅展现于漪老师深厚的教育智慧,也极大地激发教师们不断学习和进步的动力。
为了进一步弘扬于漪老师的教育理念,学校还在老师推荐“于漪教育名言”的基础上总结梳理20条教育名言,邀请全体教职工通过钉钉平台进行投票,“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以及“树立‘人’的观念,尊重学生是有灵性可塑造的人是教育学生的前提”等三句名言被评为金陵中学教职工最喜爱的名言。
三、钢笔字比赛彰显于漪教育名言之魅力
为了弘扬于漪老师的教育精神,学校于6月11日举办了钢笔字比赛,以“于漪教育名言”为书写内容。比赛中,教师们全神贯注,将个人的情感与理解融入笔端,在纸上的横线间尽情挥洒书写的豪情。他们舞动的笔端不仅是在书写于漪老师的教育思想,更是在表达对于漪老师的深深钦佩与敬仰。通过书写于漪老师的教育教学经典语录,教师们不仅将她的智慧与理念呈现在纸上,更在一笔一划中深刻领会了这位教育家的精神内核。“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的信念,不仅被教师们书写在纸上,更深深地烙印在他们的心中。
四、朗诵致敬传递于漪教育精神之力量
青年教师王琳老师深情地创作了一首诗《我鼓足生命的风帆》,以此向于漪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她说,我鼓足生命的风帆。孜孜不倦地追求,顺境不自傲,受挫更刚强。” 王琳老师用这句诗准确地捕捉于漪老师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热爱。
青年教师集体朗诵这首诗,“让我们跟随于漪老师,鼓起生命的风帆。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生命触动另一个生命。长风破浪,纵览沿途无限风景!”这激昂的朗诵不仅表达了对于漪老师的敬意,也进一步统一了全体教师的思想:我们要学习于漪老师对党忠诚、始终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品格;学习她作为学科教改先行者的勇气与智慧;学习她作为素质教育坚守者的执着与坚定;学习她作为先进教育思想传播者的责任与担当;学习她无私奉献、为教育事业呕心沥血的崇高品质与深厚情怀。
五、师德宣传筑牢于漪教育行动之基石
6月14日,学校举办“做于漪式好老师”读书交流会,教师们畅谈学习于漪教名言的心得体会,探讨于漪老师教育家精神的内涵实质,自觉将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将教书育人视为神圣职责,将提高个人专业素养作为必修功课。
徐振超老师提到:“于漪老师的教育语录深化了我对‘有教无类’的理解。我坚信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礼物,作为教师,我们应全心全意地爱他们、培养他们,助力他们成长,并持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为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青年教师李昂表示:“通过学习于漪老师的教育理念,我深刻领悟到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尊重和培育学生的灵性和品格。我将努力践行教育家精神,成为一名真正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其灵性的‘于漪式好老师’。”
张子杰老师则感慨道:“于漪老师的‘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让我深刻认识到教师职业的终身性和持续学习的重要性。我将以此为动力,不断提升自己,为教育事业奉献一生。”
通过本次读书活动,老师们深切感受到教育家精神的力量和价值,纷纷表示将把所学所得落实在行动上,通过学习、探索、思考、担当来练就扎实的专业本领,让教育家精神成为引领自身精神成长的宝贵养料,努力在培养优秀学生的同时,也使自己的教育生涯更加有意义、更加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