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探索融合“三个助手”,有效落实常态化应用,构建多元互动智慧课堂,物理组三位老师于11/25-11/28开设三节校级公开课。
叶佳老师的课以“牛顿第三定律”为核心,通过神州十九号发射的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本节课结构清晰,分为情景引入、定律理解、规律应用三大环节,穿插学生实验与DIS实验,叶老师利用三个助手平台直观展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她以三个助手为依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热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课堂效果显著,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探究能力。
李昂老师在初二年级开设《光的折射》,本节课通过叉鱼插不中的情境,引发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的思考。他改良了学生实验教具,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探究得出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他通过三个助手平台的七次使用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归纳实验规律的实验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利用三个助手记录自己实验过程与实验结果,教师也可以通过三个助手分享学生的实验内容和实验设计,学生间还可以进行实验设计、操作的优缺点的评价。在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特点后,他又引导学生分析生活实例,了解折射现象的原理。
徐振超老师在高中开展《力的分解》教学,本堂课他把教学过程分成三个环节,分别是创设情境人斜拉轮胎,观察拉力效果,回顾旧知力的合成和平行四边形定则;在确定分力的方向环节,他通过“三个助手”发布一系列任务让学生自主活动,建立物理模型;在最后的分力大小计算环节,他又设计了学案,让学生熟练掌握用平行四边形定则画出分力并求得大小,更为有效地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本节课对后续的牛顿运动定律的学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次的三节教学展示课体现“新教材新课程”双新理念,三位物理老师利用“三个助手”数字化教学平台,以问题为导向,突出实验,层层递进,分解难点展开教学。通过拍照上传学生实验数据,及时分析、反馈。在教学中,老师们充分利用“视频”、“选择题”、“拖一拖”、“填一填”等功能发布任务,了解学生掌握情况,提升教学效率。
物理组的各位教师课后表示将继续深入研究“三个助手”平台,积极开展实践探索,提炼经验做法,不断深入探索融合三个助手,赋能高效智慧课堂,让数字化教学真正助力教学质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