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金陵中学开展“让教材‘活’起来——核心素养导向下的灵动课堂”教学展示活动。15日,物理组教师叶佳借助上海数字化教育教学平台——三个助手,以《观察光的干涉现象》为主题开展课堂教学。黄浦区高中物理教研员杨鸣华、陈琪琪,重庆万州教师进修学院教研室主任田杰老师和我区向明中学季石涛老师莅临指导,曾强校长、费文凯副校长、学校物理组老师参与。
课堂以灯芯撒食盐后肥皂膜上呈现的明暗相间条纹的演示实验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将实验中出现的条纹图像与水波干涉图像作对比,引发学生思考,进而引出光的波动性,化抽象为具体。在分组实验中,学生通过定性观察光的干涉现象,猜测影响条纹间距的相关因素。利用控制变量法定量探究条纹间距与光屏到双缝距离的关系,三个助手平台的实时数据采集与分析功能将上传的数据快速生成图表,直观地得出两个物理量间定量关系。推动学生从现象观察顺利过渡到原理归纳,实现思维的进阶。
三个助手与课堂教学充分融合。课前,教师发布预习任务,让学生提前了解课程内容,带着问题进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中,即时反馈功能让师生交流更加顺畅。小组实验及讨论环节,教师发布任务,各小组学生在平台上分享实验设计、上传实验数据。如探讨影响干涉条纹间距的因素时,学生们结合实验数据和理论知识展开讨论,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培养了团队协作意识。
黄浦区教研员杨鸣华、陈琪琪对三个助手在本节课中的应用给予肯定。三个助手结合高中物理DIS实验,为数据读取和分析提供便捷。同时,两位老师对课堂引入和教学设计中一些细节给予进一步建议。
田杰主任分析该课的全国版教材和沪科版教材在结构编排和教学重点上的不同,提出“由现象到解释到应用”的教学观点。季石涛老师认为本节课借助数字化实现了教学创新,建议适当加入虚拟实验突破难点。
本节课是数字化技术在高中物理教学的又一次尝试,三个助手的运用为物理教学注入新活力,将抽象的光学知识变得直观可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度。尤其是数据采集与分析功能,帮助学生快速总结规律,实现数字化与学科教学融合的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