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明校园 > 特色指标 > 正文
教育综改项目中期汇报
发布日期:2018-01-08 05:58:42   

以师生发展为本的学校质量保障体系的实践研究

中期汇报

上海市金陵中学

一、项目提出的背景

1、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教育的基本价值在于发现学生的潜能,促进其成长,使每一个受教育者都能够在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情况下,尽可能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二期课改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它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最新颁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进一步回答了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时代的来临,学校教育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它提出要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三个基本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及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人文积淀、批判质疑、信息意识、自我管理等18个基本点。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学校教育的责任担当,需要针对学生发展需求构建课程体系、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等载体,需要教与学方式的转变,需要建立相应的教育评价标准,更需要加强学校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

2、提升学校内涵发展的必需路径

质量是学校的立校之本。学校要发展,关键在教师。教师和学生是教育过程中两个最活跃的因素,也是学校发展的主体,他们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推动教育过程的发展。没有学生的发展,学校与教师的存在就会失去意义;没有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就会落空;正是在教师与学生都得到发展的基础上,学校的发展才成为可能。只有教师和谐发展,才能保证学生的和谐发展。没有教师的发展,即使再完善的教育改革计划,再动听的教育改革口号, 也绝难获得成功。就教师而言,就是让他们在学校的工作和生活中不断体验成就感,形成终身学习的持久动力,拥有宽阔的视野,扎实的人文底蕴,真正获得专业上的提升,才能为职业生命不断注入新鲜的活力。因此,激励教师、发展教师、成就教师应成为学校管理的重中之重,成为学校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中的主旋律。

3、应对困境挑战的必然选择

长期以来,金陵中学牢牢把握“教学质量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这个学校管理的基本任务,教育教学质量稳中有升,呈良好上升态势。20173月,因为教育布局的调整,原浦光初中部29名教师,172名学生并入金陵中学,学校办学规模扩大的同时,原有的困境成为学校进一步发展的瓶颈:1)学校初中生源层次丰富,差异大,外地户籍学生将近二分之一。一部分外地户籍学生非常珍惜上海的学习环境,积极融入学校生活,而另一部分则在心理上对上海的归属感并不强,表现得孤独敏感,有的学习习惯自由散漫,自律意识差。因为户口是外地的原因,在进入初二之后,大多数尖子学生转学回乡。留下的外地户籍学生学科基础普遍薄弱,再加上缺少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家庭教育,导致学习动力不足,学业不理想,对班级管理和质量管理带来冲击。2)学校高中生经由各级各类学校层层筛选后,往往自信不够,容易自卑。在学习动机上,“谋生,将来有一份较好收入的工作”是我校高中生首选动机;在学习策略方面,呈现较大的依赖性和盲目性;在学习的意志方面,缺乏主动独立战胜困难的精神,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的状态,对未来的发展缺少规划,尤其是在新高考背景下,“随波逐流”的心态比较明显;3)学校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益还存在不够平衡现象。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07人,其中区级学科带头人2人、区级骨干教师1人,名师骨干资源不多,缺少领军人物。研究生学历教师有11人,大部分为教龄在三年左右的教师,经验方面还存在不足,学校师资队伍结构还需要优化,梯队建设仍需要加强。部分教师对学情的分析了解、课程的整体把握、教法的系统研究不够,课堂教学效益存在不够平衡现象。要克服以上困境,必须树立“以师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教师与学生在学校的主体地位,着力加强学校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充分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在推进学校发展的同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落实素质教育的目标。

二、项目的研究目标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研究,我们感到加强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过程中,以下四个方面值得借鉴并在实施中落实达成:(1)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开始在教育界反复倡导。对学生的发展来说,不是盲目追求最好的教育,而是要创造最适合学生特点的教育,这也是学校的使命与职责;(2)实施全面的教育质量管理,要把质量意识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从教学质量形成的各个环节和方面入手,开展经常性的、系统性的学校评价工作,尤其是对“人”的质量进行全程监控,以便及时发现存在于青少年身心健康问题、人格完善的问题,确保培养目标的落实达成;(3)教学质量监控要具有可操作性。要结合校情、学情,立足校本,加强过程管理;(4)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要系统构建,要从教学管理人员、教学管理资源、教学管理制度、教学管理过程、管理评价等方面加以构建。其中,每一个环节都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学校教学质量保障机制。

本项目立足于实践研究,将着眼于“三个提高”(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通过“三个研究”实现“三个发展”:即研究教法,提升教学艺术,发展教师;研究课堂,落实有效教学,发展学生;研究师生,激活动力,推动学校和谐发展,为学校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保障。

具体来说,本项目的研究目标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研究并确立以师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质量管理的总目标,围绕学业质量绿色指标要求与二期课改理念,建立并完善基于过程的教育质量管理制度,从关注“分数”到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也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学定教,教学相长,有效地激发教师与学生形成全面的质量意识,激励学生成长,激励教师发展。

2、尊重师生的主体作用,树立和践行全面的教育质量观,发挥评价的导向、诊断、调节等功能,激发教学质量管理的内部动力,形成以校为本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以此带动学校教育内部各领域的改革,引导教师与学生实践全面的质量追求,有效推进课改的深入实施,学校也在师生的发展中得到发展。

三、项目的研究内容

该项目为行动研究,围绕项目主题,紧密结合教育教学日常工作,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探索。主要通过以下五个子项目确保推进落实。

(一)、项目1:加强课程建设,优化质量监控机制

主要研究内容有:

1、探索三级质量监控的操作运行机制,即自控、组控、校控。结合本校的校情,形成“二条主线,四个层次”的质量管理组织结构,理清各管理部门的职责,探索“校长室——>行政分管——>年级组——>班主任”和“校长室——>教导处——>学科组——>备课组”两条主线协同运作,促进每门学科、每个年级均衡地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围绕“学养精灵”的课程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培养教师的课程意识和新课程理念。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通过校本课程的实践,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文化素养。

(二)、项目2:实施有效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主要研究内容有:

1、细化教师备课、上课、作业、辅导等环节的过程管理要求,聚焦绿色指标中“教师教学方式指数”和“师生关系指数”,建立有效教学的理念, 解决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效益不高的问题,使每个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都能得到全面发展。

2、探索全方位、多角度的教学评价方式,着眼点从评估教师、管束学生转向诊断问题、改善教学,形成督导专家评教、学生评教、同行评教、家长评教、教学管理人员评教的课堂教学的全面评估。

(三)、项目3:开展生涯规划指导,激励学生健康成长

主要研究内容有:

1、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包括学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人际交往规划,素质拓展规划,身心健康规划,实践能力规划等,帮助学生了解自我,张扬个性,学会学习与生活。

2、构建学生、学校和家庭一体化的网络体系。通过学生自我教育,使其树立生涯意识;通过学校指导监督,使其树立生涯发展目标;家庭助力提升,帮助其推进生涯发展,真正使学生生涯规划教育落到实处。

(四)、项目4: 加强信息反馈,建立质量跟踪评估机制

主要研究内容有:

1、聚焦绿色指标中“跨年度进步指数”和“学业负担指数”,引入数字化信息管理平台,尝试对学生学业表现进行跟踪和多角度的分析,结合学生的基础和学科教学的资源,为开展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改进教育教学过程提供丰富具体的信息。

2、按照高中生的综合素质评价要求,对学生全面发展状况进行观察、记录、分析,为学生提供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等全方位、全过程量化综合素质评价。

(五)、项目5:培养“金陵之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主要研究内容有:

1、以“学校引领、教师自主、同伴互助”为模式,开展“金陵之星”校本培训,针对教学中基本环节加强研训,规范教学流程,让青年教师在互动式、专题式、反思式的教学研究氛围中,实现个人专业发展目标。

2、加强校本教研,为教师提供专业引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通过主题教学展示活动、专题研修、金陵论坛等活动,搭建教师成长的平台,促进教师全面快速成长。

四、项目中期进展情况

第一部分  子项目一“加强课程建设,优化质量监控机制”

课程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子项目一注重结合学校的校情和学情,围绕“学养精灵”的课程目标,优化课程体系的构建,探索形成一批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在质量监控机制方面,重点优化操作流程和校内组织结构,明确各自的管理职责,为质量管理提供组织保障。本项目由曾强、常途负责。

阶段成果1:落实“学养精灵课程目标,完善学校的课程体系

学校严格执行市教委课程计划,规范实施三类课程,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体系,落实“学养精灵”的课程目标。“学”和“养”分别表示课堂的系统学习以及实践活动体验中养成等培养途径,“精”和“灵”分别表示“提升人文修养,践行‘真善美’的人文精神”以及“培养探究能力,提高思维品质”的课程培养目标。

学校的基础型课程按照上海市课程计划,从量上保证开足,从质上保证开好,着重对作业评价进行校本化实施。拓展型课程由限定拓展课程和自主拓展课程两部分组成。其中,限定拓展课程分学科类、活动类、专题教育、班团队活动和社会实践等各种形式,自主拓展课程分为人文素养、科技探究、艺术审美、运动健身四大类。目前,学校初步形成学科类拓展15门,活动类拓展35门。研究型课程包括专题研究和微型讲座两大类,通过集中学习,以项目研究的方式开展,以研究报告或调查报告的形式呈现成果。

20175月,学校参加福建莆田两地校长交流会,以主题为《学养精灵,追求卓越》为题做学校课程领导力汇报,受过与会者的好评。

阶段成果2:加强校本课程建设,满足学生多元发展的需求

学校已组织完成《建筑模型校本教材》、《素描》和《船模设计》等校本教材的编写,其中陈丽萱老师的拓展课“建筑模型”参加2016年黄浦区教学大奖赛荣获三等奖

在教育局国际交流中心的支持下,学校聘请英语口语外教老师,面向预备年级学生开设“我的精彩世界”外语口语拓展课,并提供初一年级同学进行走班选修。学校在课程建设中,注重与对口小学的特色课程衔接,采用购买课程方式,聘请上海明日之星桥牌俱乐部专职教练,开设“桥牌”课程;与向明联合体成员校之间进行特色课程交流,开展车模、头脑奥林匹克等课程。

阶段成果3:以信息化建设为重点,加强教学资源建设

项目推进过程中,学校针对硬件设备不完善,设备陈旧落后,不能满足当前教学需要的现状,积极筹措资金,对十五间教室的多媒体设备进行升级更新,配备希沃智能互动电子大屏,为信息技术融入教学提供便捷的支持。通过开展信息技术的校本培训,内容包括微信互动平台的使用、的使用等,为教师快捷使用多媒体设备提供方便,通过培训学习,教师进一步了解微课宝软件的使用,熟练掌握电子白板和多媒体展台的使用,较好地将技术与教学实践的融合落实到日常教学活动与学习活动中。

学校在克服现有教室资源不足的情况下,申办并完成创意陶艺实验室的建设,为学校特色课程建设提供支持。目前正积极申办以机器人教育为特色的“小精灵创智工坊”。

阶段成果4:应对走班模式,升级电子排课系统

高考新模式带来走班的挑战。针对学校现有教学条件中,教学资源少、教师结构性缺编,课程设置的优化组合出现难度,同时带来作业难批、出勤难查、考试难测等困难,学校自2016年底,尝试采用上海交通大学海珀智慧排课系统,经过多次尝试,为学生充分选择提供保障。2017年,学校秋季高考,达到本科录取分数线的学生比例达72%,取得历年来最好的成绩。

阶段成果5:强化过程管理,探索三级质量监控的操作运行机制

学校注重教学常规管理,形成自控、组控、校控三级管理机制。结合本校的校情,学校进一步优化“二条主线,四个层次”的质量管理组织结构,即“校长室——>行政分管——>年级组——>班主任”和“校长室——>教导处——>学科组——>备课组”两条主线协同运作。学校行政干部结对各年级,坚持深入课堂听课、评课,加强教学指导;教师把好课堂教学关,力争堂堂清;班主任把好班级教学质量关,指导学生学法,协调课任教师抓好帮扶对象管理,不使一名学生掉队;备课组把好单元教学质量关,抓好常规落实;年级组把好年级整体关,抓好薄弱班级和薄弱学科。

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实现稳中有升,呈良好的发展态势。2016年,学校的中考合格率达到100%,其中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全部合格,数学的优秀率达到54.7%,物理的优秀率达到45.7%,毕业生中31%被录取到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录取率8%,还有2位同学考入中本贯通。2017年,初中毕业生高中上线率达75%,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被市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录取。

在学科竞赛方面,初预年级孙语获2017年黄浦区“白猫杯”生活中化学知识竞赛三等奖,高一年级朱鸿涛获2017年第十四届上海市中学生时政大赛全市决赛三等奖。

第二部分  子项目二“实施有效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在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前提下,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强化质量意识和改革创新意识,狠抓教学五个环节,探索有效教学的策略,通过各学科的教学实践,形成并梳理有效教学的经验,整体提高教学成效性。该项目由常途、邹浩栋负责,各学科教研组负责具体推进研究的深入。

阶段成果6:增强课改意识,改进课堂教学

我校定期组织召开主题教学展示活动,把学习课程标准、绿色指标与高考综合改革有机结合起来。20161114日,学校以迎接校庆为契机举行校庆学术周活动,举行主题为“传授·体验”的公开课展示,涉及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地理、历史、体育、劳技等11门学科,其中区级公开课4节,校级课11节。

阶段成果7:举办专题讲座,发挥专家引领作用

在探索有效教学策略的过程中,学校发挥专家的引领作用,定期开展专题讲座培训。20161121日,上海市金陵中学与黄浦区政治学科汪素青名师工作室共同举办主题为“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政治学科实践活动的探索与思考”的教学论坛,全区政治学科教师参加本次活动,我校刘茂林老师做主题交流发言,特级教师叶伟良作为嘉宾进行点评。2017828日,学校邀请上海市教委教研室陆伯鸿老师做专题讲座“关注课堂的基本环节,改进课堂教学”,把观察、思考作为职业习惯,把研究、表达作为基本工作方式,加快专业化成长。20171020日,学校邀请数学教研员李建国老师为学校理科老师开设题讲座《双向细目表在质量监控中的应用》,指导教师提高命题的针对性,有效开展质量分析

阶段成果8:开展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使学生终身受益意义重大。20161118日,在黄浦区教育学会、黄浦区教育基金会、上海市学习科学研究所等单位的支持下,学校针对预备年级100多名学生开展面对面的学习咨询活动,内容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学习以及学习心理辅导。约70多名家长也参加了咨询活动,就各学科学习以及家庭教育问题向教研员和专家进行互动交流。对初三毕业班学生,学校还邀请教研员开设《中考数学学习方法》学法指导讲座,针对新高考模式下英语学科如何迎考复习,学校还组织开展《高考新政下英语复习策略》专题讲座。活动受到学长和家长的欢迎。

阶段成果9:扩大对外交流,开展联合教研

学校于2016年加入向明教育联合体,成为“5+2”模式中一名成员。利用联合体的优质教学资源,积极开展听评课及研讨交流,做到理念共享,方法共享,资源共享。20174月,学校申报区级重点课题《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政治学科社会实践体验活动课程》并进行开题论证,学校政治学科教师与向明中学的同行进行互动交流。

学校先后与江西省上饶四中教研体、福建莆田二中开展结对,交流经验,互通信息,取长补短,开展高考新政的研讨,全国版教材的教学探讨,不断改进教法、学法,共同探讨高效的教学模式。

第三部分  子项目三“开展生涯规划指导,激励学生健康成长”

学校针对初中生和高中生不同的学情特点,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探索研究生涯规划教育的不同内容,采用课堂学习、专题讲座、社会实践、职业体验等多种形式,使生涯规划教育落到实处。该项目由钟广涛、张渝负责。

阶段成果10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学生自发组建12个学生社团,广泛涉及人文修养、自然科技、社会公益、劳动技能等各个领域,实行自主管理。20171月举行“社样百出,团在一起”的社团展示汇报演出,为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舞台。学校充分利用校电视台、广播站、宣传栏、学校网站、楼面年级电视屏等宣传阵地,开展学生自我教育活动,鼓励学生自发组织校内的各类义卖、捐款等活动,将德育的过程还给学生。

20171月和7月,学校与韩国釜山教育代表团进行交流互访,参观学校,体验生活,增加友谊,加深两地学生之间的沟通和理解,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学校利用向明教育联合体的优质资源,举办运动会、科技节等形式多样的活动,鼓励学生张扬个性,展示风采。学校还在初一年级选择部分同学以游学方式参加向明初级中学的学习和生活,感受向明中学的校园文化。

阶段成果11:开发社区资源,开展金融教育

学校利用毗邻外滩的地理优势,开发社区优质资源,积极开展金融教育的试点。201741日国家税法宣传月之际,金陵学子来到位于外滩的税务博物馆新馆,作为志愿者参与上海第26个税收宣传月暨税收进课堂启动仪式。6位高一的学生讲解员,为前来参观的市税务局、市教委、区教育局领导、社会公众代表们讲解了我国现行的税收制度和重大税制改革,还向来宾介绍了印花税、税票、古代度量衡等税收相关知识。在上海市校外联教育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学校申请并立项上海市教委《金融教育实践基地建设》课题,在上海校外联的指导帮助下,组织建立上海金融教育联盟。

阶段成果1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

学校长期坚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曾被评为上海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以“培养健康人格”为目标,把“以心育人,实现班主任与学生个性化共发展”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示范特色,不断发掘内涵,不断拓展视野,已经形成氛围创设、教师培训、课程设置、科研引领等一整套有效工作模式。201642日,《青年报》对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活动进行专题报道。20173月,学校以 “厉害了,我的……”为主题开展心理月活动。目标是以“积极看待同学、班集体、校园”作为切入口,从“强处着眼、增加归属感”的视角出发设计活动。利用漫画征展、征文比赛、图集制作和好书推荐活动,在全体参与、班级重点推荐的形式中,组织学生相互交流,促进学生在归属和自我价值的需求上获得更多的满足,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积极地追寻自我成就。

阶段成果13:加强家长学校建设,形成家校合力

学校成立学校、年级和班级三级家长委员会,定期开展活动,及时吸纳家长对学校管理的合理建议。为了进一步形成家校合力,学校要求班主任老师定期做好家访工作。通过家访,交流学生的校内和校外的动态和去向,加深学校与家庭的沟通,促进家长对学校工作的了解和家庭教育环境的改善。家长学校是沟通家庭和学校的桥梁,是研讨家庭教育规律,切磋家庭教育艺术,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的重要场所。学校购买爱弥儿进修学校家长课程,引入家庭教育专家资源,《当孩子长大了——智慧亲子沟通》,《和谐家庭:两性相处之道》和《性格类型与生涯发展》等专题讲座,受到家长的欢迎。

阶段成果14打造高素质班主任队伍,做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我校“阳光班主任工作室”曾评为新长征突击队,是我校培训班主任和德育工作者的重要平台。我们充分依托工作室,开展德育队伍建设。工作室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培养方式,邀请华东师范大学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与培训中心专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体验式培训,邀请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刘承恩教授作《助成自主学习者:中学生涯规划策略》主题报告,提高开展生涯辅导的能力。方婷婷、蔡玲老师在黄浦区第四届班主任基本功竞赛中顺利进行决赛,分别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的好成绩,二位青年教师获得区班会课比赛优胜奖、班会课优秀教案设计奖。

第四部分  子项目四《重视信息反馈,建立质量跟踪评估机制》

该项目通过引入信息技术手段,建设教育管理信息化管理平台,体现教育教学评价的及时性、全面性。该项目由施裕辉,张渝负责

阶段成果16:开发信息管理平台,全面开展教学质量评估

考试作为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的一种基本形式,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面对诸多的考试和海量的数据,从中分析筛选出对教学和管理具有指导性的信息,是一项充满智慧的重要工作。学校学习研读绿色指标,着力聚集“跨年度进步指数”和“学业负担指数”,引入数字化信息管理平台,尝试对学生学业表现进行跟踪和多角度的分析,为改进教育教学过程提供丰富具体的信息。教师和获得授权的相关管理人员,可以对每个学生的考试单次考试成绩和历次考试的情况进行关联分析,以便对每一个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指导。针对初中阶段学生进出流失现象严重的现象,还开发“前后一致性检验”功能,方便对学生进行长期跟踪。

1:信息管理平台的“前后一致性检验”

 

阶段成果17: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操作流程,客观记录学生成长经历

按照“两依据一参考的高考新政要求,高中生的综合素质评价要求对学生全面发展状况进行观察、记录、分析,为学生提供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等全方位、全过程量化综合素质评价。坚持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关注学生的特长和潜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全面、客观记录学生成长经历成为该项工作的难点。学校充分利用校园网信息发布、短信群发等功能,及时联络学生,制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操作指南》,优化操作流程,顺利完成第一届高考毕业生综评工作。201611月,市教委调研综评工作,钟广涛副校长作为黄浦区学校代表做了主题交流发言。

 

 

2: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录入操作指南

第五部分  子项目五《培养“金陵之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校本教研是加速教师成长、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子项目5聚焦教师的专业发展,充分用好各种学习形式,把学政治与学业务、定时学与日常学、学习理论与应用实践结合起来,发挥教师专业发展能动性。学校特别关注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通过建设学习型团队“金陵之星”,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本项目由党支部书记张惠娟、教科研室主任刘茂林负责。

阶段成果18:健全研训制度,搭建青年教师的成长平台

我校在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的基础上,对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进行以“学校引领、教师自主、同伴互助”为模式的“金陵之星”校本培训。七门学科分成“大文科组”、“大理科组”,从备课说课、实战课堂、听课评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评价、板书和多媒体设计等八个方面进行培训。近几年,十位青年教师分别在市区班主任基本功、萌芽杯教学、“跨专业技能”、学科竞赛、微课题研究论文等方面获奖40多项。

阶段成果19:加强校本教研,为教师提供专业引领

学校坚持开展专题讲座、示范教学、案例撰写、教学反思等形式多样的校本培训活动,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鞭策其前行。一是“教学沙龙”,在研讨中学习。二是“师徒结对”,在经验上传承。充分发挥现有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通过主题研讨、模拟答辩等形式,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三是“教学比武”,在技术上磨练。除了继续开展好每学期“一人一课” 活动之外,学校组织开展青年教师教学大比武等活动,把教师一个个推上前台去亮相,创造一个有竞争、有压力、有上进的空间。四是“团队学习”,在互助中成长。对青年教师,尤其是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定期开展专题学习,鼓励同伴互助。近几年,一大批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薛颐中老师在黄浦区中小学教师教学评选语文学科获三等奖,张倩倩获“萌芽杯”教学比赛初中数学组二等奖,叶佳丽获地理学科二等奖;陈丽萱老师获黄浦区中学劳技学科竞赛指导一等奖。

阶段成果20:树立科研兴校意识,引导教师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

学校积极营造浓厚的教科研氛围,定期编制“金陵教育科研”论文集,每年举行“金陵论坛”。老师以金陵论坛为平台,交流教育教学论文、教学案例、个人成长记事等等,畅谈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困惑和经验。这种着眼课堂、立足校本、来自实际、服务师生的研究方式,受到大家的欢迎。学校先后完成上海市市级课题《普通完中学生责任教育的实践探索与研究》、区级重点课题《以责商教育为主线构建完中德育教育一体化》以及区级重点课题《微课程对初中生数学学法指导的实践与研究》的结题工作。目前,正在稳步实施各级各类11项课题研究工作。

五、反思与展望

1、进一步分析学校发展现状,正视挑战

学校在开展学校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过程当中,正值教育局对学校进行布局调整,原浦光中学初中部整体并入金陵中学。由于两校在学校历史、办学水平、社会知名度、教职工待遇等诸多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对短期内完成磨合带来挑战。学校确立“以融合促发展,以发展促融合”的总体工作要求,迅速实现领导班子和职工队伍融合,学校的质量管理制度也及时做了修订,没有照搬原有的制度,而在取两校之长的基础上,结合新的办学形势,立足于现状,着眼于未来的发展,着眼于更好地维护广大员工的利益,目前已较好地完成“以融合促发展”的工作。但要实现真正的融合并非易事,尤其是要让全体师生能够理解、接受、认同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校园文化,实现“以发展促融合”需要一个过程,对质量保障保系的建设带来一定的挑战。

2、进一步树立质量立校意识,统一思想

建构学校质量保障体系的重大意义在于,一方面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获得学业进步的同时个性也应获得社会化的发展,包括情感、价值、态度等所有生理和心理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教师在促进学生发展之余,通过对教育教学活动的不断反思和探索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求得自我价值的实现;与此同时,学校在实现质量立校的过程中,展现学校优良的教学质量,显示学校的办学水平,获得良好的社会声誉。学校全体教职工都应了解教育改革发展的大趋势,明晰学校办学定位和发展方向,不能认为质量保障体系是“搞花花架子”,“自己找麻烦”,而是树立“以质量求生存、以优质服务求发展”的意识,创建良好的质量文化氛围。只有发挥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使之真正参与到学校发展和质量建设的过程中来,学校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才能获得持续性发展。

3、进一步做好经验反思,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基本架构

教学质量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学校生存与发展之本。构建以师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包括招生管理、学籍管理、教学目标、教学督导、教学检查、信息反馈、教学评价、梯队建设、职务聘任等。学校应进一步做好经验总结及以思,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基本架构,落实好听评课管理制度、学生问卷座谈制度、教学质量抽查制度、考试流程管理制度、学习质量档案制度,完善年级学生学习质量分析规范、教研组教学研究质量分析规范,重点抓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双向细目表在质量监控的应用、结合高考和中考改革的具体要求优化课程建设等工作,规范过程管理,发挥其对保障教学质量的监督、反馈、指导、调控、改进的重要作用。

4、进一步做好系统设计,凝聚合力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因此对该体系范畴内的各项内容均应进行系统设计。在学校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过程中,要进一步重视人事制度、评价体系、绩效收入分配体系的综合配套改革。学校办学质量提升以及各项工作开展,取决于每一位教职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合理的评价制度体系,决定了绩效收入分配体系和人事晋升制度的合理性,也决定了全体教职工的行为状态。由此,评价制度体系是学校教育综合改革的核心环节,也是学校各项工作良好运行的核心支柱,必须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精心设计,需要多方力量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一项事业。本着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探索的工作态度,聚焦问题导向,强化责任落实,才能让质量保障体系在促进学校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